打好“組合拳”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發布日期:2024-04-28 09:22:56 瀏覽量: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4年4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對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進行分組審議。
審議中,與會人員認為,報告全面反映了過去一年國務院和各地各有關部門開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實事求是地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挑戰,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措施,內容詳實、全面。一組組數據,直觀展現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的積極變化。
與此同時,與會人員認為,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特別是局部問題仍相對突出,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就如何更好地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與會人員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見建議。
- 強化美麗中國建設法治保障
分組審議中,如何在法治軌道上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之以恒強化美麗中國建設法治保障成為關注點。
“要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資源能源等領域相關法律修訂,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同時,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推動提高執法效率,以法治的力量、法律的武器推動污染防治,守護綠水青山。”汪鐵民委員說。
湯維建委員建議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立法的同時健全生態環境的監管機制。一方面,要繼續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聯動工作機制,提高生態環境監管人員的素質能力和專業化程度。同時,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全過程監管。繼續完善生態環境領域的市場準入政策措施,規范生態環境領域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優化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并加強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此外,還應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管執法責任追究機制,探索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健全環境信息公開監管機制,實現生態環境執法的透明化、陽光化與嚴格化。
“ 打擊是有效的保護。要加強頂層設計,強化部門聯動,特別是行刑銜接、執法司法的協調配合,大力解決司法鑒定等執法司法當中的一些技術性、瓶頸性問題。”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杜航偉建議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資源法律體系,用足用好現有法律,填補該領域法律空白。同時,構建生態環境刑事保護體系。加強執法司法隊伍培訓,提高執法辦案能力水平,使刑事保護體系成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黃志賢委員建議加強執法督查工作,加大對執法隊伍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推動各項法律制度有效落實。
去年10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國務院關于打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犯罪工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并就三個報告進行專題詢問。這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在同一領域同步聽取審議“一府兩院”三個專項工作報告并圍繞同一主題開展專題詢問。
“下一步,要鞏固成果,行政部門要加大和司法部門的銜接力度,使司法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更好發揮出來。生態環境部在這方面應進一步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張軒委員說。
- 加大宣傳教育形成強大合力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發力。分組審議中,與會人員建議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法治宣傳普及力度,營造全社會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形成共同保護、共同治理的強大合力。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人人受益,人人有責。”肖開提·依明委員建議充分利用電視、報紙、新聞媒體客戶端等一些載體,主動公開生態環境信息,大力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和典型案例。同時,大力宣傳普及生態環保法律知識,引導企業、組織、公民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此外,還應完善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重要決策程序,問計于民,優化治理措施,精準解決群眾身邊的一些環境問題,以群眾滿意度衡量治理效果。
汪鐵民建議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要求,把普法和執法聯系起來,讓普法變成硬任務、硬要求。以全國生態日活動為契機,通過送法上門、加強培訓、以案釋法等方式,加強生態環境法律和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宣傳,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
- 把農村環境治理作為攻克重點
分組審議中,多位與會人員十分關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應當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防止產生新的破壞環境現象的發生。”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委員說。
秦生祥委員建議把廣大農村的環境治理作為攻堅克難的一個重點,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全局中進一步突出出來。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抓好農村環境特別是黑臭水體的治理工作,持續提升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切實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我們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仍然是短板,問題也比較多。”鄭建閩委員建議突出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的經驗,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扎實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科學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化。
“農業農村正好處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最直接、最前沿的界面上,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整個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和大頭是不穩固的。”范驍駿委員強調,在整個環保工作布局上,農村的生態環境治理和綠色發展應作為重要內容進行專門的研究和推進。此外,現在農村環境治理上設立的項目多、主管的部門多、中間傳導環節多。農村環境治理上成效不平衡不理想,大量是輸出端的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